专题报道

公共图书馆以技术为支撑在提升农村老龄人口生活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4年9月5日


Image

文章重点
  • 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老龄人口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参与提供了契机
  • 世界银行报告称公共图书馆可为老龄人口提供电子信息和数字化扫盲培训做出重要贡献
  • 报告就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老龄人口提出政策建议

近40年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速度。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78亿人,几乎占到世界6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农村地区,随着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城市,留守老人日益孤独。农村老人会上网的很少。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特别是农村地区上网服务的快速改善,为农村老龄人口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参与提供了契机。

世界银行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协助中国政府通过推广信息通信技术及其相关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生活。项目下开展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中国老龄人口信息通信技术使用率的提升潜力,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及类似机构在促进老龄人口数字化和社会包容性改善其福祉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汇总而成一份报告《建设中国数字包容的老龄化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潜力》。

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国共有3076所县级以上图书馆,员工近5.5万人。所有省市自治区、地区和城市中心都有至少一所图书馆,90%的县城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有些地方如苏州的图书馆还开发了针对老年居民特殊需求的活动。

世界银行高级信息通信技术专家娜塔莎·贝肖纳指出:“中国广泛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有潜力成为农村老年人学习数字化技能、和亲友保持联系和获取各种网上信息服务,比如保健信息、新技能、金融服务或实用建议的重要渠道。”

世界银行中国教育、卫生和社会保护业务协调人葛霭灵则表示:“我们正在协助政府落实加快开发新型养老服务的设想,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是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支持基于社区的养老服务提供模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满足老龄人口的学习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

该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图书馆可以在提供电子信息和数字化扫盲培训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都有既定的角色和经验,中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上网可以方便老年人获得保健信息,和亲友保持联系,利用终身教育机会,网上购物和获得政府服务。报告介绍了立陶宛、波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公共图书馆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创新项目的案例,以及日本、韩国等国提高老龄人口信息通信技术普及率的项目案例。



" 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支持基于社区的养老服务提供模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满足老龄人口的学习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 "

葛霭灵

世界银行中国教育、卫生和社会保护业务协调人


报告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以下改进图书馆服务的政策建议:

  1. 深入开展对老龄人口的信息和技能需求的详尽调研。可利用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的调查收集老龄人口的主要信息需求,利用这些信息以及有关教育水平的已有数据开发网上课程和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2. 在老龄人口信息化工作中各有关部门之间建立合作机制,这也包括探讨在图书馆、图书馆类似机构、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关心老龄人口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政府和社区机构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效益。
  3. 在农村地区老龄人口中扩大数字化技能和信息意识培训,借鉴中国及别国公共图书馆的新鲜经验。
  4. 鼓励并为便于老年人利用数字化技能和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人员支持,包括:培训农村信息服务人员向老龄人口传授有关知识技能,也鼓励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担任信息服务员;鼓励老年人和子孙一起使用和学习;在成年流动人口的需求基础上对其农村留守父母子女进行需求监测和提供支持。
  5. 采取更加综合性的老龄人口农村信息化规划模式,减少活动的分散性和重复性。整合现有公共入口点项目和公共图书馆,确保其采用最佳实践做法,防止资源重复浪费。考虑在目前主流政策框架内(包括中国的宽带战略、财政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战略等)整合针对老龄人口的农村信息化资金和支持的途径。

报告建议下一步采取试点方式研究利用公共图书馆向老龄人口提供综合数字化服务的可行性,考虑推广成功经验实现效益最大化。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