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2019年1月9日

全球经济山雨欲来风满楼

摄影: © Montenegro/Shutterstock.com

2019年全球经济前景趋于黯淡。

国际贸易和投资已然疲软,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一些新兴市场大国去年承受了巨大的金融压力。

在这一颇具挑战性的背景下,201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将保持平淡。对于倚重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其复苏进程有可能大大慢于预期。其它很多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将减速。

此外,世界银行2019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的风险正在增大。

发达经济体央行将继续取消对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持久复苏起了支撑作用的宽松政策。再者,酝酿已久的贸易纠纷可能出现升级。较高的债务水平使得一些经济体、特别是贫困国家在面对全球利率攀升、投资者情绪转变或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更显脆弱。

此外,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增大了粮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而粮价波动有可能加重贫困。由于公平增长是减贫和促进共享繁荣的必要因素,因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直面这种颇具挑战性的经济形势,采取措施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为应对经济动荡做好准备;同时也要促进长期增长。重建预算和央行缓冲机制,培育人力资本,促进贸易一体化,应对往往规模较大的非正规行业构成的挑战,这些都是促进长期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2018年开始时,全球经济开足马力前进,但在这一年间逐渐失速,而未来一年道路可能会更加颠簸。”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和金融逆风加剧,世界在减少极端贫困方面的进展可能会受到危害。要想保持发展势头,各国就需要投资于人,促进包容性增长,构建韧性社会。”

世界银行每年编制两次《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分别于1月和6月发布,对全球宏观经济关键动态及其对世行成员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世行终结极端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两大目标的核心。该报告为支持实现这两大目标提供了宝贵信息,是世行客户、利益相关方、民间组织以及研究人员可信任的参考资料。

债务负担

应对高债务水平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关切。

近年来,很多低收入国家获得了新的融资来源,包括私人来源和由主要债权国组成的巴黎俱乐部之外的债权人。这使得这些国家能够为重要的发展需求解决资金,但也造成公共债务不断增加。



过去四年间,低收入国家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从30%升至50%。低收入国家正把越来越多的政府收入用于支付利息。今后几年中,如果借款成本如预期一样增加,偿债压力只会进一步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融资条件骤然收紧,低收入国家就有可能遭遇资本突然外流,设法借新债还旧债。

理想的情况是,公共债务应当具备可持续性,在各种情况下都以合理成本偿还。通过提高资金筹集和公共支出效果、加强债务管理以及增强债务透明度,低收入国家就能减轻偿债压力,支持金融部门发展,减少宏观经济波动。

当非正规成为常态

增强经济绩效的另一条路径可能在于应对与大规模非正规行业有关的挑战。

在监管、法律和金融架构之外就业和经商的现象在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存在。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约三分之一的GDP来自非正规行业,约70%的就业为非正规就业。在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非正规就业占总体就业90%以上,非正规行业创造的GDP高达GDP总额的62%,贫困人口的生计通常依赖非正规活动。

在某些环境中非正规行业发展迅速:非正规行业的高普遍性与经济欠发达、税负水平高、监管严苛以及腐败和官僚机构办事效率低下有关。尽管从灵活性和就业角度看,规模较大的非正规行业有时具有优势,但它通常与较低的生产率及税收收入减少以及较高的贫困和不平等相关。

非正规企业的生产率仅为正规行业企业的四分之一。事实上,对于面临非正规企业竞争的正规行业企业,其生产率仅为未面临此类竞争的企业的四分之三,世界银行最新研究报告称。就平均收入而言,正规经济中的劳动者比非正规经济中的劳动者高出19%。就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而言,拥有规模最大的非正规行业的国家比非正规水平最低的国家低出5-10个百分点。

政策制定者可以设计将减少非正规性作为附带效益的综合发展战略。此外,政策制定者必须注意避免无意中把劳动者赶入非正规行业。

适当的政策组合可以平衡各项改革,比如改进税收征管,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加强监管执法,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

大宗商品政策失误

要想保护脆弱人群免受粮价飙升影响,就不要把政策重点放在贸易政策上。

政府过去采取贸易措施进行干预以图减轻大米、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但是,虽然单个国家可在短期内成功地缓解粮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但若全世界都这么做,就有可能加剧粮价波动,推高粮食价格,从而对保障水平最低的人群造成伤害。2010-2011年实行的政策可能对国际小麦价格涨幅贡献了40%,对玉米价格涨幅贡献了25%。据测算,这一时期的粮价飙升把830万人推入贫困境地。

尽管粮价在2010年前后达到峰值后出现回落,但全世界饥饿和粮食不安全状况在2014年至2017年间有所加剧。这一时期,营养不足人口增至8.21亿人,增幅达5%。最近,应对粮食安全挑战被二十国集团列为一项当务之急。

此外,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粮食生产的可能性增大,全世界2010-2011年经历的粮价飙升有可能再次发生。

与其采取出口禁令或降低进口关税等干预措施,还不如采取其它更有效的方式来缓解粮价上涨造成的冲击,包括加强现金转移支付和食物援助等社会安全网、完善学校供餐和公共工程计划。对于各国来说,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并为此类计划配备充足的资源。

一个时代的终结?

即便政策制定者及其选民寻求在增长势头渐弱的时期保持并加快增长的情况下,他们也不能忽视近年来对刺激经济活动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大因素:长期稳定的低通胀。

长期稳定的低通胀与更大的产出和就业稳定、更高的增长率和更好的发展成果有关。与此相反,高通胀会削弱投资者信心,有损人们储蓄的积极性,从而侵蚀经济发展成果。除了一些特例之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降低通胀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胀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位数降至2018年的3.5%左右。

但是,保持低通胀并非板上钉钉之事,若干因素可能会在今后几年推高通胀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很多经济体正在以充分或近乎充分的就业水平运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能放慢或倒退。来之不易的央行独立性和透明度有可能在面临政府融资压力下而遭到侵蚀。债台高筑有可能削弱建立强大财政和货币制度的承诺。

如果全球通胀压力增大,政策制定者可通过以下措施保护其选民:加大对央行独立性的支持力度、构建财政框架以确保债务可持续性,保持适当的财政缓冲以安度经济下行期。  

鉴于全球经济前景趋于黯淡,要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增长机会, 避免失误,建立防范潜在冲击的缓冲机制。在日益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过去在债务、政府机构公信力、粮食安全和稳定价格等方面汲取的经验教训可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