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东亚太平洋地区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引起对减贫的关注

2013年6月3日



投资加强应对灾害准备可有助确保包容性增长

2013年6月3日,曼谷:世界银行新报告指出,东亚太平洋地区快速发展的城市由于规划不善越来越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侵害,而地区富裕程度提高也使经济损失大幅增加。政策制定者可以改变这种情形,须立即行动起来加强抗灾能力以确保发展与减贫进展不受损害。投资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如加强灾害预报服务、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等,可以带来令人惊喜的成本效益。

世界银行主管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说:“东亚太平洋地区受飓风、海啸、地震和洪灾的影响最大。为了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挑战,各国政府需要为应对意外灾害做好准备,大规模投资提升灾害风险管理和抗灾能力。在这样做的同时,他们须将灾害风险管理纳入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因为贫困人口受灾害影响最大。”

以《坚实、安全与韧性:东亚太平洋地区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政策指南》为标题的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该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超过16亿人。在过去20年,该地区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的61%。从全球来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上世纪90年代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比50年代高15倍,而2011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创历史记录。相对而言,太平洋群岛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瓦努阿图和汤加的年平均损失据估计分别高达GDP的6.6%和4.4%。

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推动下,随着人口和财产更多地向城市集中,这种趋势预计将会继续下去。毫无计划或计划不善的城市化将社区置于风险之中,特别是通过非正式的定居点和土地管理不善。到2025年全球37个超大城市中预计有21个在亚洲,因此造成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可能会更加常见。

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将会面对自然灾害对公共支出造成的巨大财政影响,因为政府肩负着越来越大的灾后恢复重建的财政责任。在所罗门群岛,2007年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损失据估计高达国家预算的95%。柬埔寨、老挝和菲律宾在200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可能面临超过公共支出总额18%的损失。灾害的城市化、包括洪灾频繁、复杂性上升以及跨地区影响增大,都要求紧急行动起来。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我们与各国政府及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改进巨灾风险建模工具帮助政府评估灾害的预算影响和制定灾害风险融资战略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并非广为人知的一点是:在减少风险和应急准备方面的投资可以极具成本效益,可以大大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从短期来说,投资建立灾害预报和水文气象预警系统,可以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带来直接和显著的回报。加强立法和促进机构间协作、促进基于社区的发展规划中的灾害风险减缓也大有裨益。

从中长期来说,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措施的投资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是关键,这包括“灰色”水泥和成本低且效益高的“绿色”基础设施,如种植红树林、建立湿地缓冲区和沿海环境恢复。扩大基于实时数据和预报的预警系统、制定综合灾害风险融资战略以及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扩大规模的社会保护系统也都很重要。

从长期来说,应通过系统地利用风险评估、具有风险意识的城市规划与开发以及充分考虑灾害与气候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健全决策管理好城市化进程。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交通、城市与灾害风险管理部主管阿巴斯•杰哈说:“每一场自然灾害并不一定要成为一场灾难。有了更好的规划与协调,城市化就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的正能量,提供满足面临某些高风险的城市贫民需求的一个契机。灾害风险管理须成为减贫与可持续发展核心努力的内容之一。”

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s://www.worldbank.org/eap

下载报告

媒体联系人
曼谷
Paul Risley
prisley@worldbank.org
华盛顿
Diana Chung
dchung1@worldbank.org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