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世界银行建言中国改革和加强水资源管理框架以解决水资源缺乏

2009年1月12日




2009年1月12日,北京:世界银行今天在北京发布新报告《解决中国的水稀缺:关于水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建议》,建议中国改革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法律法规、信息和公众参与,重点放在明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效率,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如水权、水价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水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以及对污染突发事件的准备。

 

多年来,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洪涝灾害制约着中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到公众健康和福祉。中国北方地区已属于缺水地区,而全中国很快也会跻身缺水国家之列。由于中国的持续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对水资源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水资源供应有限且需求不断增长,而大面积的污染又造成水质日益恶化,使一场严重的水危机迫在眉睫。

 

世界银行报告高度赞赏中国领导层对水资源环境恶化的认识和通过政策与制度改革构建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承诺。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认识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世界银行根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在20062008年期间开展了“解决中国水稀缺:从分析到行动”的分析研究课题。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指出:“这个报告的目的是全面分析中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评估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和制度要求,提出需要加强和改革的关键领域。”根据政府的重点和其他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报告有选择地侧重研究了水资源治理(Governance)、水权、水价制定和承受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污染控制、突发事件预防等重要问题。

 

报告综合世行所做的30多份技术报告、案例分析和背景报告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建议如下:

 

  • 中国需要从传统的以政府作为决策主体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转向现代化的水资源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四个方面:1)健全的法律框架;(2)有效的体制安排;(3)透明的决策和信息公开;(4)公众的积极参与。改善水资源治理,要求政府改革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执行,改革和统一组织机构框架以改善国家层面的协调与决策,扩大地方自主权和流域层面的参与,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法律规定。
  • 要扩大市场模式的运用空间,中国就需要建立明确的水权制度,前提包括制定优先考虑生态用水需求的流域水资源分配计划,将传统的水资源分配权益转变为可以交易的水权,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明确规定国家、社区、企业和个人在取水、用水、水权保护和转让方面的条件、程序、权利和义务。
  • 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节水行为,就应允许提高水价以充分反映其稀缺价值。水价改革的第一步是提高供水和污水处理的价格,使运营企业至少能够收回全部财务成本。对居民生活用水可以通过采用累进阶梯费率,减轻提价带来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影响。
  • 为鼓励对水资源的保护,中国需要积极试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服务付费等机制有助于提高生态补偿的有效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以采取适当激励措施保护上游生态系统,这对保障长期良好的供水具有关键意义。
  • 为了控制和解决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政府须利用一切可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手段,动员公众,促使污染行业遵守有关规定。这就要求加强排污收费制度,更积极地采用诉讼制度保护公众利益,加强对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对水污染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报告主要作者、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专家谢剑说:“我们所提出的一些建议,比如流域管理委员会的改革、水资源费改税、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等,不一定与部门和局部利益相吻合,但我们相信它们对于中国解决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稀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表示:“中国在管理稀缺的水资源以维持今后的经济增长方面无疑是面临着一项重大挑战,但我们也有理由表示乐观,中国人民在成功实施经济改革计划中表现出巨大的创新能力,他们能够也应该在改革制度和政策框架方面大胆创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领先者。”

 

报告中文版将于近期出版,下载报告中文摘要

媒体联系人
北京
李莉
电话: 86-10-58617850
lli2@worldbank.org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