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kram Nehru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
减贫与经济管理,金融部门和私营部门发展局 局长
2009年5月14日
中国北京
郑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欢迎大家出席“以创新促进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科技部与世界银行共同举办这次会议,还要特别感谢他们在过去的两年里对世界银行课题组的支持和指导。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正值非常时期。高收入国家陷入深深的衰退之中。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为-3%。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也将从2008年的5.8%下降为2.1%。由此带来的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和贫困加剧问题令人忧虑。
虽然最近有企稳和复苏的迹象,但中国仍在积极应对全球危机的影响。外需锐减使出口行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虽然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已初见成效,但通往经济全面复苏的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者都在寻找渡过这场风暴的良方。虽然现在预测这场危机的未来走势还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最具创新性的公司和经济体最有机会尽早走出危机,发展壮大。财政刺激方案为塑造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提供了一个机会,其中也包括对创新、知识密集型产业及知识密集型公司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研讨会恰逢其时。
创新当然不是权宜之计。恰恰相反,它是一项长期不断的努力。因为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和先进经济体实现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未来几十年里,创新能力将日益成为决定各国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所说的“创新能力”不仅指创造新技术的能力,还包括推广、改造和采用现有技术的能力。实际上,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断促进对技术的改造、应用和推广,就一定能够从中受益。我的同事将在本次研讨会上就相关内容做进一步的介绍。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不断进口、采用和吸收国外技术,中国保持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力度。1995-2006年,研发支出实际增加5.5倍。虽然与技术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较晚,但目前与国际技术前沿的差距却在逐渐缩小。
要保持这一势头,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体制。创新体制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因此,世界银行非常重视帮助中国政府制定2006年科技计划中提出的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战略这项工作。本次研讨会上将要发布的报告“促进中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就是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之一。
报告强调,要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中国的政府、公司和金融部门必须齐心协力。报告还建议政府坚持平衡的发展战略,创造正确的激励机制,提高私营部门的能力,完善风险投资行业的生态系统。
世界银行很荣幸能够与中国一道加速创新,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创新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将想法和战略转化成行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次研讨会也是加速创新过程的一部分。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各界的朋友,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政策研究人员,私营部门及金融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媒体代表。世界银行深信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分享经验和知识已经日益重要。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合作,有了各位来自国内外的发言人,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分享经验和知识的机会。我希望各位都有所收获并祝研讨会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