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有可能建立前沿的医药卫生体系中国有可能建立前沿的医药卫生体系

2016年7月23日


金墉 英文版首发于中国日报

几十年前,中国在合作医疗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创新向世界表明,提高亿万人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是可以做到的。中国在卫生领域成就斐然,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负担性显著提高,超过历史任何时期,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及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获得明显提升。

自2009年新一轮深化医改启动以来,中国对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显著增加,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患者自付费用比例降低近一半,从60%降低到32%。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中国也面临与许多高收入经济体相类似的新挑战。中国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约有1.4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2.3亿。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在每年1030万死亡病例中的占比超过80%。

患者对医院的过度依赖,导致医院支出占中国卫生总支出的一半以上,而基层卫生机构仅占专业卫生人员总数的1/3。随着收入提高,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在这些因素推动响下,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卫生支出却在持续增加。

在过去10年卫生费用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5到10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如果维持现状,到2035年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预计会从2015年的5.6%上升至9%以上。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可负担的成本满足人民不断上升的健康需求和期望。

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发布的联合报告,为中国建立优质和可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勾画出蓝图。报告建议中国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体系以应对新的挑战,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从目前以医院为中心、注重服务数量的模式,转向建立注重健康结果、以基层卫生服务为中心的高价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报告提出的卫生服务体系八项改革建议包括: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地位;加大投入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熟悉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对卫生体系的信任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关其自身健康服务的决策;改革公立医院,使其更加侧重疑难重症的治疗,将常规性服务转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报告还建议改变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以患者健康结果而不是提供治疗的数量或开药量作为支付的基础。卫生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报告建议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更多的支持,建设一支与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卫生人力队伍。报告建议政府制定政策为鼓励民营医院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卫生服务创造空间,同时健全监管机制和加强监督。

最后,报告强调根据疾病负担和人民的日常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公共卫生投资的优先顺序。实施这些改革建议,可有助于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卫生支出到2035年每年节省GDP的3%。

报告估计中国需要用10年时间进一步全面深化卫生改革。中国领导人向世界表明,他们致力于为了人民的利益将改革进行到底。我坚信,中国将率先推进将患者放在第一位的前沿的医药卫生改革,增进占世界人口1/6的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

(作者为世界银行行长)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