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评论 2022年6月16日

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应对经济风险的关键

在新冠疫情引发二战以来程度最深的全球衰退仅两年多之后,世界经济继续面临一系列剧烈冲击。乌克兰战争不仅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而且严重影响大宗商品市场、贸易、通货膨胀和金融条件,导致全球增长放缓进一步加剧。

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强调指出,在从衰退过渡到初步复苏之后,世界经济预计将经历80多年来最大幅度的减速。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1年的5.7%放缓至2022年的2.9%,与俄罗斯经济联系更紧密的欧元区经济活动将显著下降;美国经济增速将降至不到2021年的一半,这反映了能源价格飙升、金融条件趋紧、供应链持续中断等因素的影响。

2022年的全球环境也将影响中国经济前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将大幅拉低出口增长并削弱信心。预计这将加剧中国部分地区因疫情反复和封控措施而导致的经济放缓,这些因素造成供应链中断,极大地削弱了家庭和企业活动。继2021年强劲反弹至8.1%之后,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4.3%,低于潜在增长率——即满负荷生产状态下的可持续增长率。

这一预测反映了尽管已采取政策措施缓解经济下滑,但2022年第二季度经济活动依然骤减。随着上海和北京防疫管控的放松,在不暴发任何重大疫情的情况下,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望反弹,这也得益于国务院上月宣布的额外政策刺激的作用。然而,内需正常化预计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能部分抵消今年早些时候由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认为,虽然中国具备应对内外阻力的宏观政策空间,但决策者面临既要控制疫情又要支持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的确,在防疫管控持续的地方,政策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但是,让疫情传播则可能会给经济增长造成更大的损害。

中期来看,需要加大力度摆脱依靠投资导向型刺激政策促进增长的老路,因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负债将限制政策宽松的有效性、增大金融稳定风险。

面对这些资产负债表约束,政策制定者可以将更多刺激措施转到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并将公共投资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最近宣布的举措似乎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财政政策除了减轻企业税费之外,还可以瞄准直接鼓励消费的措施。例如,在已解除防疫管控的地区,广泛发放消费券可以在短期内拉动消费。加强失业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等自动稳定器的改革也有助于扩大消费,尤其是对于那些边际储蓄倾向较低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而言。

伴随近期的全球经济减速,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说明了以往刺激措施的局限性。过去20多年来,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截至2021年末,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为13%,而经合组织国家为5%;如果考虑供应链投入品,则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GDP的30%。因此,房地产行业的无序调整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后果。

世行报告为应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具体建议。短期而言,关键仍然是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密切监测金融部门健康状况以避免溢出效应;中期来看,结构性改革将为房地产业发展奠定一个更坚实的基础。

通过改变城市规划,摆脱过去的粗放型城市化模式,中国的城市中心区可以变得更紧凑、更有生产力和更宜居。这需要与财政改革同时推进,以帮助地方政府扩大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收入基础。

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扩大基于项目的融资,或是让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更多地参与,拓宽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此外,建立一个健全且可预测的债务处置和企业破产框架,将有助于对陷入困境的开发商进行资本重新配置。

最后,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自由化,可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以降低购买和持有空置房产作为投资工具的倾向。

尽管当前环境充满挑战,中国促进经济快速复苏的政策仍应着眼于应对结构性挑战。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改善资本配置,促进劳动力流动,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将有助于中国走上更加稳定、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道路。

(作者乔伊布(Ibrahim Chowdhury)为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经济学家,叶卡捷琳娜·瓦沙克马泽(Ekaterine T. Vashakmadze)为世界银行预测局高级经济学家,李雨纱(Yusha Li)为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本文首发于中国日报

Api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