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行的合作开始于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初期是作为世行面向最贫困国家的国际开发协会的受援国,1999年中国从国际开发协会“毕业”,2007年成为国际开发协会的捐款国。在2010年世行增资完成后,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当时正值中国与世行合作30周年。
三十多年来,为满足中国快速变化的需求,世行在华工作的性质也不断做出调整。在早期阶段,世行提供技术援助,引进经济改革的基本理念、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新技术。后来,世行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制度建设和知识转让。目前,世行主张知识分享,帮助其它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
以下是近期完成的世行贷款项目取得的成果:
财政可持续性政策贷款项目(2018财年批准)助力湖南省和重庆市大渡口区推进改革使公共财政走上健康可持续之路。项目支持的措施包括开发债务和财政可持续性分析工具,采用新的综合性方式编制中期资本预算,提高预算信息透明度,协助湖南省加强对省以下地方政府财政健康状况的监测监管,协助重庆市大渡口区进一步明晰政府预算与公益性国有企业的边界。在湖南省和重庆市大渡口区开展的这些改革试点为中国正在进行的预算改革提供了借鉴。
京津冀空气污染治理创新融资计划(2017财年批准)支持华夏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资金,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加强空气污染防控,减少空气污染物和碳排放,重点放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周边的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该计划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54万吨,相等于在投资期内避免了新建将近10 吉瓦的燃煤电厂,为京津冀重现蓝天和遏制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结果导向型规划(2016财年批准)助力河北省治理空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项目支持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烟气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淘汰高污染的老旧柴油车换上电动公交车、淘汰燃煤炉灶置换清洁的天然气炉灶等。
宁夏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2012财年批准)协助宁夏7个县(市区)遏制荒漠化和土地退化趋势,恢复自然植被,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就业增收。宁夏的治沙经验也分享给其他面临荒漠化挑战的国家。
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2010-2015)在河南省、陕西省和重庆市实施,通过社区主导型发展和社区发展基金,改善道路、饮用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受益人口逾95万人,并通过土地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措施,提高了农村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2010-2017)通过试点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助力中国政府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的努力。项目引进良好农业规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规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使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乃至全社会受益。
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之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009-2016)支持四川省和甘肃省部分重灾县恢复和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服务,直接受益人口1270万人。项目帮助地方政府加强能力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奠定了基础。世行发布了灾后重建经验汇总报告向全球推广,汶川地震恢复重建的许多经验正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山东生态造林项目(2010-2016)在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区和滨海盐碱地改良区造林66915公顷,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项目开发和示范了适宜环境退化地区的可应用推广的造林模型,通过营造经济林和经营活动,增加了项目区26556户农户的收入,通过植树管护为当地社区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供了一个森林碳汇的示范案例。
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2012-2017)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培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能力、建立完善学生和教学评价体系,改扩建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省级协调、政策制定和监测评估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相关性,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广东城乡社保一体化和农民工培训项目(2013财年批准)在这个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建立覆盖全省的统一的社保管理信息平台,采用最新技术使老百姓办理社保业务更加便捷,也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样板。
宁波新农村发展项目(2010-2016)提供农村污水治理服务惠及144个村庄45500户居民,莼湖镇供水、污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居民76500人,为宁波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做出了贡献。项目制定的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为全国首创,使宁波市成为中国首个实行农村污水排放标准的地区。
节水项目二期(2012-2017)在中国北方缺水严重的河北、山西、宁夏三省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让农民自主管理灌溉用水,并建立灌溉预报系统,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昆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2011-2018)作为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首个地铁项目,支持轨道、公交和自行车一体化多模式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紧凑和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
最近更新: 2019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