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简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超过9%,8亿多人摆脱贫困,在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仍然有一定数量人口的收入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普遍采用的贫困标准。

中国过去基于投资、低成本制造业和出口的经济高增长基本已经走到尽头,而且这种增长模式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失衡。要减少这些失衡,就需要推动经济结构从制造业转向高价值服务业,从投资转向消费,从高碳转向低碳。

过去几年来,受结构性制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些制约包括劳动力增长下降、投资回报递减、生产率增长放慢等。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同时解决以往发展路径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遗留问题。

中国的制度发展未能跟上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因此需要弥补一些重要的制度和改革缺口,以确保经济走上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国家的作用需要逐步转变,将重点放在建立清晰、公平和稳定的营商环境,加强监管体系和法治建设,进一步支持市场体制发展,以及确保所有公民平等获得公共服务。

鉴于其体量巨大,中国对解决很多地区和全球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尽管中国不是历史累积排放的主要来源,但目前中国占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人均排放量已超过欧盟,略低于经合组织国家,远低于美国。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也影响到其他国家。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是全球需求的重要来源,其经济再平衡将给制造业出口国带来新的机遇,尽管中期来看这可能会减少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通过贸易、投资和理念传播,中国对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的许多复杂的发展挑战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包括向新的增长模式转型、应对人口迅速老龄化、建立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体系、推动低碳能源路径等。

在2022年末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迅速重新开放,预计2023年GDP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反弹至5.1%。需求的复苏将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服务业需求。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放缓但持续增长、房地产投资逐渐企稳的作用下,预计投资将保持强劲。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加上国内需求增加带动进口增长温和加速,预计净出口将影响经济增长。

为支持经济复苏,中国预计将保持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力度不及2022年。货币政策可能相对宽松,预计2023年仍将保持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宽松。

中期来看,中国经济将继续面临结构性放缓。潜在增长呈下降趋势,这反映了人口结构不利、生产率增长迟缓、债务和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制约性突显等问题。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推动经济向更平衡、更高质量的增长转型。

最近更新: 2023年4月20日

贷款与赠款

中国: 各财年承诺额(单位:百万美元)*

*IBRD, GEF和IDA总承诺额
Image
照片集
更多照片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