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污水处理与现代化垃圾填埋减轻了对中国长江的污染

2007年12月13日



挑战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和嘉陵江在此交汇,是一个经济繁荣的特大都市。如加上农村和中小集镇人口,全市总人口约为3200万。上世纪90年代末本项目筹备之时,该市供水充足,但污水系统大为滞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600多个排水口直接排向长江和嘉陵江,对供水水质构成了威胁。固体废物被堆放在不卫生的露天场所,或四处非法倾倒。

就在污染负荷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快速增长有望增加之时,该市下游600公里处三峡工程的开工势必要降低长江的冲刷和吸收能力。

方法

市政府最初计划在沿江地区兴建21家污水处理厂——由于要占用宝贵的房地产用地,因恶臭气体的排放而降低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工程的成本本应很高。

由世界银行资助的本项目建议对污水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即在该市河岸沿线截留所排放的污水,将其输送至位于市中心下游15公里处的两家大型污水处理厂。

本项目拓展了城市环境的定义,使其包括一个珍贵历史遗址——湖广会馆建筑的恢复内容,从而提高该市在快速发展环境下的宜居性。

成果

为重庆这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采用现代化污水和废物处理技术。

2003年以来,河水水质稳步提高。2006年,市环保局采集的数据显示,重庆市二类水的达标率为90%,三类水达标率为100%(在一至五类水中,三类水在处理后也可以饮用)。

尽管污染负荷的大幅增加和长江流速的减慢,但嘉陵江和长江沿线各监测点的有机废物含量(以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氧量计)均出现小幅下降或至少保持稳定。

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卫生垃圾填埋场取代了小区垃圾收集点以及随意设置的有害垃圾倾倒场所,帮助改善了很多小区的环境,提高了该市江河的清洁度。新建垃圾填埋场每天可吸纳1500-2000吨废物。

目前,四座污水截留设施和两家大型污水处理厂可截留并处理重庆市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量为90万立方米——如果没有这两家处理厂,这些污水或废水将会直接排向江中。到2008年本项目完工之时,由世行资助建设的处理厂将达到设计能力,并有望处理重庆市90%的污水。

随着漂浮物的减少,江河面貌得到了两改善。

恢复后的湖广会馆外形美观,如今已成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为重庆贫困地区的城市改造与发展树立了典范。

世界银行的贡献

总体规划的修订节省了大量资金,提高了重庆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世行提供了2亿美元硬贷款。2000年本项目获准之时,这笔资金很重要,因为中国当时缺乏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低于预期的建设成本和中央政府拨款帮助节省了7000万美元资金。

2002年,项目贷款结余得以调整,用于处理规模不断扩大的重庆市城乡差异问题——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重庆8个小县实施的居住条件改善(供水、公路和防洪设施)工程成为后续重庆小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的试点。目前,在2007年获准的1.8亿美元世行贷款帮助下,该项目正稳步向前推进。

世行帮助供水和污水等公用事业进行改制,实行使用费改革。使用费的提高使得公用事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运营、维护和投资提供了财力。

完善了管理标准,提供了关于管理标准的培训,包括针对现代化垃圾填埋设施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开展的技术培训。

培育了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帮助提高了重庆的文化地位。

由日本政府提供的一笔赠款(政策制定与人力资源开发赠款)对项目实施工作给予了帮助,例如,就长江江底很具挑战性的截流管施工提供了技术建议。

意大利政府提供了一笔赠款,为湖广会馆的改造提供技术和设计援助。

今后的工作

重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并且在全国以脱贫为宗旨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随着该市污水和废物量的日益增加,需要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2007年,中国中央政府将重庆市列为应用缩小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方法的试点地区。目前,世界银行正在通过其资助的后续项目——小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协助加大发展水平较低的二级城市和集镇的公用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力度。


多媒体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