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恢复草原生态,改善农牧民生活

2011年8月2日


Image

文章重点
  • 中国的草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然而,中国西部地区的草原退化十分严重。
  • 新疆和甘肃贫困人口集中,约占中国贫困人口的15%。大范围的贫困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两地抓住新的经济发展机遇的能力。
  • 项目引进改良品种、建设人工授精站、兽医站以及技术推广服务,甘肃、新疆两省区直接和间接受益的农牧民达到12万户、60万人。

概述

2004年启动、2010年6月完成的甘肃新疆牧业发展项目协助政府提高牧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牧业的能力,提高牧区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项目的实施使中国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约3.5万户、14万人直接受益。同时,由于项目引进优良品种、建设人工授精站和兽医站以及技术推广服务等,两省区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户达12万农户、60万人。受益人中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和妇女。项目成功地遏制和扭转了项目区的牧区退化趋势,提高了畜牧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项目受益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项目开始前的2806元提高到2009年的7328元。

挑战

中国的草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然而,中国西部地区的草原退化十分严重。在1989至1998年期间,草原退化的总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包括草原转为耕地、牲畜数量过多和放牧过渡、贫困人口集中、管理不善以及鼠害、虫害等自然因素。

甘肃和新疆都是草原和畜牧大省,占中国土地面积的25%,羊毛产量占全国的30%。由于拥有诸多草原濒危物种,这两个省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列入优先保护的地区。

新疆和甘肃贫困人口集中,约占中国贫困人口的15%。大范围的贫困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两地抓住新的经济发展机遇的能力。

措施

甘肃新疆牧业发展项目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牲畜生产和销售体系增加项目区农牧民的收入,促进可持续的草原资源管理。项目寻求加强农牧民更好地管理草原资源的能力,在耕地上发展饲草饲料生产,以便提高畜牧生产效率和质量来增加收入,生产更多的可销售的剩余产品来改善生活水平。

从传统上,妇女在畜牧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自然也成为项目的主要受益人。项目鼓励妇女参与各项活动的实施,并为她们组织了专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活动。

成果

从2004年至2010年6月,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         甘肃、新疆两省区约有3.5万户、14万人直接受益,其中39%的受益人为少数民族,包括东乡、回、哈萨克、蒙古、撒拉、维吾尔和裕固等民族。

·         同时,由于项目引进改良品种、建设人工授精站、兽医站以及技术推广服务,甘肃、新疆两省区直接和间接受益的农牧民达到12万户、60万人。

·         项目区农牧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项目前2003年的2806元增加到2009年的7328元。

·         通过22个社区管理计划,近20万公顷草原纳入草原综合管理,其中12万公顷铺设了围栏,进行了补种。

·         两省区的休牧、划区轮牧、禁牧等示范区建设,起到了辐射作用,带动了更多的牧民参与管理草场。示范区显示休牧轮牧制度可以使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5%,生物量增加10%。

·         项目建立了小型的本地草场物种繁育基地,编写了本地生植物识别手册供县级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使用。

·         项目在两省区开展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建立了草地资源管理数据库,编制了项目区草地资源调查报告,并绘制了草地资源图。这项工作的完成,摸清和掌握了项目区草地资源利用和退化状况,为制定治理草原退化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项目建成人工栽培牧草7.6万多公顷,并提供饲草加工设备,建设青贮窖,实行舍饲,这些措施减少了农牧民对天然草地的依赖。人工栽培牧草和改良草场增加了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了牲畜的繁殖率。

·         项目新建剪毛站27座,大大提高了羊毛生产效率,在建立羊毛包装、打捆和分级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项目新建和改造活畜交易市场36座,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提高交易效率,推动了畜牧业的有序发展。

·         项目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了天然草地管理、人工培育牧草、牲畜繁育养殖和高质量畜产品生产的效率。

·         项目为6万多农牧民、管理和技术人员组织了培训,并在中小学校开展了公共信息宣传活动和开办草原环境保护课程。

世行贡献

世行为甘肃新疆牧业发展项目提供了6627万美元的贷款,并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进程,建立具有强有力的、支持性的市场体制保障的更加开放的农村经济作出贡献。项目的科学和政策研究分析了影响农牧民进行草原利用决策的激励和抑制因素,从而为制定可持续草原资源管理的政策和体制改革提供了依据。项目试点采用新的参与式方法进行牧业管理,在发展畜牧生产的同时维护生物多样性。项目支持县乡级实行政策和体制改革,鼓励跨部门合作开展生态保护,建立了地方政府部门的综合性的草原管理模式。

合作伙伴

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配套资金3.4亿元人民币。

全球环境基金为项目提供技术援助赠款1050万美元用于实施基于社区的草原管理,缓解天然草原退化趋势,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

加拿大国际开发署为项目的培训活动提供了支持。       

下步工作

农户分散养殖模式已证明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在经济上对农牧民有吸引力,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在兽医、人工授精和品种改良服务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已投入大量公共资源以保证高效率的运行和良好的维护。

此外,各级政府继续积极支持和宣传甘肃新疆牧业发展项目在发展畜牧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目前都在筹划各种内资项目推广甘肃新疆牧业发展项目的良好做法。

受益人

甘肃新疆牧业发展项目的主要受益人是项目区的农牧民,其年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中国的人均收入。受益人中39%是少数民族,妇女占项目受益人的大多数。

甘肃肃南县牧民安学龙、安建林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我们通过抓绵羊改良,采取机械剪毛、分级整理、规格打包、集中上市等措施,许多牧民改变了以往的手剪剪毛方式,像国外的牧场主一样用电动剪毛机剪羊毛、分级整理再进行销售,羊毛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净毛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每只羊可以多收入8-10元钱。”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