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交通出行互动平台助力北京改善骑行环境

2012年11月2日


Image

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然而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自行车正在渐渐消失。世行携手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然之友和Ushahidi公司推出“北京交通出行互动平台”,用于收集市民对自行车骑行环境的反馈意见。


文章重点
  • 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然而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自行车正在渐渐消失。
  • 世行携手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然之友和Ushahidi公司推出“北京交通出行互动平台”,用于收集市民对自行车骑行环境的反馈意见。
  • 近日志愿者们测试了这个平台的功能和界面,并在新浪微博上给予宣传推广。

简格民是北京一家IT公司的工程师,他几乎每天都骑车上下班。近年来,他发现,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00万的北京,骑自行车出行的环境越来越差。

所以,当他听说新开发的“北京交通出行互动平台”能够让北京市民随时随地发布与自行车骑行环境相关的信息并提出改进建议,他拍手称好,并报名参加了平台的志愿者测试活动。

“北京交通出行互动平台”由世界银行携手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然之友和Ushahidi公司推出,旨在帮助改善北京的骑行环境。北京市民能通过网站、智能手机软件、短信、微博等渠道登录这一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与自行车骑行环境相关的信息,反映问题,表扬好的做法,提出改进建议。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邓小勇说:“这是一种创新的收集公众信息的方式。以前我们收集交通信息通过一些传统的方式受众面比较窄,这个平台能更广大地、更方便地收集交通信息。关于绿色出行,我们可以做一些专项的交通政策,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交通理念。”

2012年5月,50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参加了平台的首次测试活动,测试范围在清华校园内及周边地区。

10月下旬,平台扩大了测试范围,面向经常骑车上下班的上班族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测试活动开始前,参与平台开发的合作方和70多名志愿者在北京CBD举行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志愿者们就如何建立更安全友好的骑行环境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大家不禁回忆起当年中国作为“自行车王国”的美好时光。

“比车牛”自行车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赵礼曼讲起她小时候骑车穿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但看看现在的孩子……”她说,“中国的自行车文化正在渐渐消失。”

启动仪式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志愿者们就开始在骑车上下班的路上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了。

上班途中,简格民发现有的路段完全没有设置自行车道,有些地方自行车道被机动车占用,就用手机拍下这些问题发送到“平台”上。

他评论说,正是因为有这些障碍的存在,让许多本来爱好自行车的朋友只好放弃骑车出行。

志愿者孔繁雪是在CBD工作的一名白领,也是自行车爱好者。在上班的路上,永安里的一座写字楼前的自行车停车架吸引了她的注意,她随即拍下照片,和GPS定位信息一起上传到“平台”上和大家分享。她说,如果城市能够提供更多这样便民的自行车存放设施,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骑车上下班的队伍。

在三天的测试活动中,“北京交通出行互动平台”共收到志愿者们通过各种渠道提交的110份“报告”。平台将这些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按地理编码以互动的方式在地图上显示,供其他用户查阅或评论。

志愿者们还在新浪微博上宣传推广这个平台 ,共计发送及转发微博800多条,评论400多条。

自然之友理事李波在看到志愿者发布的机动车抢占自行车道威胁骑车人安全的照片后,发微博:“弱势但低碳的出行方式没有自己的合法利益表达,就永远处于弱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弱势但低碳的出行方式要有自己的合法利益表达。加入交通出行互动平台吧。”

测试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填写了问卷,给这次体验活动及平台本身打分。

工作人员将对志愿者填写的反馈意见以及他们向平台提交的信息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依据。

世界银行高级城市交通专家方可说:“很明显,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对如何能更好地了解骑车人的需求、改善北京的骑行环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平台开发的技术试点告一段落,世界银行及其合作伙伴将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