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季报称宏观经济前景依然良好,须更多关注经济协调发展

2006年8月15日




2006年8月15日,北京: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再创新高,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近11%,二季度增长速度更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高纪录。在供应方面,工业增长继续快于服务业,投资仍是拉动需求的主要动力。出口增长仍快于进口增长,导致经常账户盈余再创历史记录。货币总量的增加还是超过了计划,尽管最近增速略有放缓。

针对最近经济统计数据所显示的状况,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使经济“降温”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吸纳流动性来紧缩银根;采取行政措施限制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规范和控制投资项目;放松对资本外流的管制。

中国经济前景依然良好。由于产能的扩大继续保持与需求增长大致相当的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以及经常账户存在盈余,主要的政策问题不是全面过热。而是,决策层担心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影响到银行,因为支撑这些投资的银行贷款将来有可能成为坏账。政府可以略感安慰的是,大多数投资资金来自企业利润而不是银行贷款,而且投资增长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是,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也加大了人们对投资效率的担心,从而希望经济处于适度增长的态势。从外部看,美国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和全球不平衡的无序调整仍是主要风险。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中国政府可能会继续实施目前的政策,在启动新的减少需求的措施前,等待目前政策的效果进一步彰显出来。经济增长大幅减速将减少进口,增加经常账户盈余,使货币政策和贸易关系面临更多的问题。”近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困境,因为汇率走强能够增加进口,减少资本流入,并使投资转向非贸易品部门。而且,最新数据也表明,近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已开始对货币总量产生一定影响。国际方面,如果美国经济放缓开始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中国政府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宏观应对措施。

政策须更多地关注经济协调发展。世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笔高路易说:“尽管经济协调发展是政府的一项中期发展目标,但是有理由更加突出这一目标。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许多措施也能达到宏观经济调整的效果。”此外,当前高速增长的投资可能会增加资本存量,而一旦相对价格和标准更好地反映政府新的重点,这些存量资本将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1)刺激国内消费,提高投资效率;(2)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非贸易品)相对于制造业生产(贸易品)的相对吸引力;(3)推进体制改革,赋予地方决策者更强的激励和更好的手段来实现协调发展。

媒体联系人
北京
李莉
电话: 86-10-5861 7850
lli2@worldbank.org


新闻稿编号
2006/47/EAP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