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中外专家探讨灾害预防的回报:拯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破坏

2011年3月21日




2011年3月21日,北京: 本周一世界银行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发布会,发布世行与联合国共同编写的报告《自然灾害,非自然灾害:有效预防的经济学》,与中外专家共同探讨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报告指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面对地震、风暴、旱涝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据去年11月份首发的这份报告估计,到2050年大城市中暴露在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的人口可能会增加一倍,达到15亿人。

正像全世界所目睹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带来的悲惨后果,灾害带来的损失可能是灾难性的,但灾害预防至关重要,这条经验在日本拯救了许多生命。

报告认为,到2100年,即使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气相关的灾害带来的损失仍有可能增加两倍,达到每年1850亿美元。而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代价会更高。例如,热带飓风造成的损失会增加280亿至680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要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灾害带来的伤亡损失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即使在面临气候变化风险增大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这份由气候科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政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花了长达两年时间完成的报告指出:“深入调查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可以预防灾害重演。”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影响时,这份报告非常及时。灾害预防和管理既是人道主义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这一根本性认识是这份分析报告的基础,对改变社会心态培育防灾文化大有裨益。”

采取低成本高效的措施是可能的

报告的一个中心思想是:“预防是有回报的,但预防并非总是需要增加支出。”低成本高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扩大灾害相关的信息披露和修改法规删除扭曲的内容,譬如取消租金和价格控制,提供产权保障,以鼓励改进对建筑物的修缮和维护。报告还提议建设低成本高效、针对具体灾害的基础设施:例如,学校兼作飓风避难所,道路兼作排水沟。报告认为,有时增加支出是值得的,例如建立和维持早期预警系统的支出,而且“小幅增加支出,同时扩大国际间的数据共享,能够产生巨大的回报。”

曾负责紧急救援协调的前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约翰•霍尔姆斯在北京发布会上说:“我们原则上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但往往却鲜有作为,无论是在我们个人生活中还是在政府工作中皆如此。”他说:“这份报告不仅指出我们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而且阐明了如何最有效地决策该做什么,目的是拯救生命和减少未来的支出。这是一本各国政府的必读书。”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高风险的国家,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以2010年为例,4月份地震造成死亡人数2968人,夏天洪水造成死亡人数1691人,8月份暴雨和洪水引起的泥石流造成死亡人数1765人。夏天的洪水和泥石流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估计约180亿美元。

中国已在开展大量工作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还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灾害地图及早期预警系统,向决策者和社会传播信息。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越来越多的资产暴露于灾害风险,因此考虑建立保险以及其他风险融资机制对于中国也很重要。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指出:“将灾害预防与发展规划和行业战略相结合,对于中国和其他自然灾害风险高的国家都有意义。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鉴于中国正在大量投资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我们必须防范新的基础设施带来不必要的新风险,因为基础设施投资是长期固定资产,这一点尤为重要,而且我们必须也考虑到此类投资的风险。”

展望未来,报告估计到本世纪末中国有可能成为受气候变化引起的热带飓风影响最严重的三个国家之一。报告预计三个国家将承担全球损失的90%:美国300亿美元,日本100亿美元,中国90亿美元。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报告负责人阿普瓦˙桑吉说:“不过,我们在承认未来挑战的同时,也用不着惊慌失措。今天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将大大有助于防止明天发生灾害。而我们今天所做的还不够。”

报告由减灾与重建全球基金资助,该基金是由三十五个国家和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六个国际组织共同建立的一个合作机构,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和适应气候变化。

 

媒体联系人
北京
李 莉
电话: (86-10)58617850
lli2@worldbank.org


新闻稿编号
2011/0321/China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