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基础设施融资是中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012年6月28日




2012年6月28日,北京:中国在过去30 多年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如今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和集镇。然而,由于投资分配不均衡,导致城镇公用事业在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上落后于城市。世界银行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认为,城镇要想发挥潜力吸纳新增流动劳动力就业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基本的城镇基础设施。

《中国中小城镇概述》报告研究了中国城镇的发展进程及特点。报告注意到,镇的数量在过去30多年大幅增加,从1978年的2173个到2009年已增加到19322个。2009年,镇区(城镇核心区)的居民总数达到2.1187亿人,占中国城市总人口的34%,占全国总人口近15%。

小城镇特别是镇区作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和经济中心,在联接城乡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可以吸纳当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从而缓解大城市的移民压力。

然而,小城镇的经济规模与大城市相比仍然很小。虽然大多数工业企业立足于镇,但小城镇拥有的工业企业数量平均只有地级市的四分之一,平均用工人数也只有城市企业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部分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但小城镇企业规模过小,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吸纳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就业。

目前,投资和公共资源主要流向城镇化程度高的大城市,城镇化程度低的小城镇获得的发展资金要少得多。小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

偏向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配置不平衡,导致在道路、煤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发展不平衡。“十二五”规划将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镇区被确定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服务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用于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通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进行管理。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和从金融市场筹集的资金。1986年以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的财政资金比重大幅减少。在2009年当年用于项目投资的财政资金80%以上来源于地方,中央和省政府的预算拨款只占很小比例。

地方政府因而面临着动员预算外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压力。与开发商的土地转让交易收入是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应运而生,为地方政府取得土地出让金收入提供便利,同时也在国内借贷和自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维护。城投公司也发行股票债券,以土地使用权和未来的土地开发项目收益作抵押。

世界银行中国局城乡统筹处主任柯保罗说:“资金短缺是城镇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镇财政不独立,地税由县财政征收,只拨一定比例给镇政府。由于所采用的分配公式,镇政府很少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镇政府不具备法人资格向金融机构借贷。而出于对还贷的担心,银行也不愿意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城投公司在市场化融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媒体联系人
Beijing
Li Li
电话: 86-10-5861780
lli2@worldbank.org


新闻稿编号
2012/06/28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