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新闻稿2022年10月6日

全球在减少极端贫困方面进展停滞

到2030年,将有近 6 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

2022 年 10 月 5 日,华盛顿 — 世界银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实现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看来希望渺茫,除非2020年代的余下几年出现打破常规的经济高速增长。这项研究发现,新冠疫情造成了1990年以来全球减贫事业的最大挫折,而乌克兰战争可能使情况更加恶化。

过去几年世界经济遭受了一系列巨大冲击,世行这份最新版《贫困与共享繁荣报告》首次对这一背景下的全球贫困形势进行了全面考察。报告估计,2020年新冠大流行导致约7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是1990年开始全球贫困监测以来最多的一年。由于这一大幅增长,到2020年底,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的人口估计已达7.19亿。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减少极端贫困方面的进展已基本陷于停滞,”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说。“消除极端贫困、推动共享繁荣是世界银行的使命,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以及发展事业面临的广泛多重危机正导致极端贫困上升、共同繁荣受挫。这意味着全球数十亿人的发展前景堪忧。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做出调整,以便改善全球资本配置、促进货币稳定、降低通胀并使中位收入重新走上增长通道。而如果保持现状,结果将会是全球增长继续放缓,利率进一步上升,风险规避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

报告指出,2020年是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全球收入趋同的时代结束,收入日益走向分化。大流行给贫困群体造成的伤害最大:收入最低的40%人口承受的收入损失平均为4%,是最富裕的20%人口的两倍。结果就是全球不平等出现了数十年来的首次上升。

有力的财政措施对降低新冠疫情对贫困的影响发挥了明显作用。事实上,如果各国没有通过财政政策提供支持,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贫困率会比现在高出2.4个百分点。然而事实也表明,富裕国家在通过政府支出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更好成效——这些国家基本上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紧急支持措施完全抵消了新冠疫情对贫困的影响。发展中经济体资源较少,因此政府的抗疫纾困支出较低,取得的成果也相对有限:在中等偏高收入经济体中,疫情对贫困的影响有50%得到抵消;而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经济体当中,这个比例只有四分之一。

“大流行期间发展中经济体蒙受了严重的学习损失,在卫生领域也有所倒退,因此未来十年投资改善卫生和教育将至关重要,”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在当前这种债务达到创纪录水平、财政资源枯竭的时期,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各国政府要将资源集中用在培育人力资本和促进增长最大化上。”

这份报告首次提供了基于新的全球极端贫困线的当前和历史数据。根据最新的2017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极端贫困线现已上调至每天2.15美元。从1990年到2019年(有正式数据的最后一年),世界各地的极端贫困均有大幅下降。但2014年之后减贫进展有所放缓,而现在决策者又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极端贫困集中在减贫难度最大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和农村。

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60%,达到3.89亿,多于其他任何地区。该地区贫困率约为35%,也是全球最高。要想实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该地区各国需要做到从现在到2030年人均GDP每年增长9%。这是一个极难达到的水平——在新冠疫情之前的十年里,它们的年均增幅只有1.2%。

报告指出,国家层面的政策改革有助于重启减贫进程,而加强全球合作也很有必要。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在三个方面迅速采取行动:

  • 避免采用普遍性补贴,增加针对性转移支付: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的能源补贴有一半是流向最富有的20%人口,因为他们的能源消费更多。现金转移支付是向贫困和脆弱群体提供支持的更有效机制。
  • 注重长期增长:现在就要加大对教育、研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这样才能在未来获得高回报。在当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提高支出效率并为下次危机做好准备是极为关键的。
  • 加强国内收入动员但不要伤害穷人:财产税和碳税可以在不伤害贫困群体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扩大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可取得同样效果。如果的确需要提高销售税和特种消费税,那么政府应尽量减少因此造成的经济扭曲,并同时使用针对性现金转移支付来抵消它们对最脆弱家庭的影响。

下载2022年贫困与共享繁荣报告

新闻稿编号 2023/011/EFI

联系方式

华盛顿:
Inae Riveras
(202) 802-8338
广播电视采访:
David Young
(202) 250-0395

博客

    loader image

新闻动态

    loader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