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环境与社会框架

《环境和社会框架》ESF)于2018年10月1日生效,适用于此日期之后启动的所有投资政策融资(IPF)项目。ESF在劳工、不歧视、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生物多样性、社区健康与安全、利益相关方参与等领域有重大进步,包括扩大了公众参与和申诉机制的作用。ESF的十项《环境和社会标准》(ESS)支持借款国管理环境和社会(E&S)风险,加强了世界银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ESF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对复杂项目加强监督,增加资源;针对条件发生变化的项目,通过适应性风险管理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提高应变能力。

ESF使借款国能够参照国际良好实践,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提高环境和社会绩效。ESF为借款国留出了创新空间,支持借款国就与本国发展议程相关的具体环境与社会风险展开对话。在三年的实施过程中,ESF使世行和借款国能够:

  • 应对更广泛的由借款国评价和管理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以及潜在影响,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社区健康、道路交通安全、残疾、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确保弱势或脆弱个人和群体获取项目效益的方法。
  • 认识到加强国家环境和社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支持与借款国开展能力建设对话。
  • 通过持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和信息公开,提高项目的透明度、设计和实施,包括制定利益相关方参与计划以及披露环境和社会文件。

执董会2016年8月4日批准ESF,内容包括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愿景;世界银行《针对投资项目融资的环境和社会政策》(IPF);十项《环境和社会标准》(ESS),其中阐明了适用于借款国的要求; 《IPF环境和社会指令》,其中阐明了对世行工作人员实施环境和社会政策的要求; 《防范对处于不利或弱势地位的个人或群体的风险和影响的指令》

环境和社会标准(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