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全球贫困率显著下降仍存严峻挑战

2013年4月17日



2013年4月17日,华盛顿:在过去30年,生活在每天1.25美元贫困线下的贫困人口比例显著下降, 从1981年至2010年,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了59%,但贫困人口的比例已从50%降至21%。但是,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对极贫状况的最新分析报告显示,世界上仍有12亿人口生活在极贫状态,虽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占全世界极贫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我们在减少发展中国家日均生活费1.25美元贫困线下的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事实上还有12亿人民处于极贫状态,这是我们集体良心上的一个污点。这个数字应作为对国际社会的战斗号令,要求我们将反贫困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们的分析和我们的建议可以帮助指引到2030年实现终结极度贫困的前进方向,告诉大家哪里有贫困人口,哪里的贫困最深重。”

《贫困状况:哪里有贫困,哪里最贫困?》报告使用最新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201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极贫人口比例都出现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美加勒比地区在进入新千年之际似乎出现好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极贫率在1980年至1999年从51%持续上升至58%之后,1999年至2010年极贫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目前为48%——十年间下降了17%,颇为引人注目。拉美加勒比地区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极贫率一直保持在12%左右,从1999年至2010年极贫率降低了一半,目前为6%。

然而,尽管贫困率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在1981年至2010年期间贫困人数不断增加且增幅显著的地区。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极贫人口人数(4.14亿人)比30年前(2.05亿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因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1981年仅占世界极贫人口总人数的11%,而现在却占到世界极贫人口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印度也占世界极贫人口的三分之一(比1981年的22%出现上升),中国第三,占世界极贫人口的比例为13%(比1981年的43%显著下降)。

大多数地区收入上升贫困差距缩小

报告发现,发展中国家极贫人口的平均收入持续上升,稳步接近日均1.25美元的贫困线。2010年发展中国家极贫人口的平均收入为每天人均87美分,比1981年每天人均74美分有所增加(按200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极贫人口的收入增加没有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从1981年至2010年,该地区极贫人口的平均收入基本停滞在约为1.25美元贫困线的一半的状态。

此外,报告发现,从全球来看,截止到2010年,按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全球极度贫困的总体差距为1690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0.25%,比1981年的3620亿美元缩小一半以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极贫差距是一个处于极贫状态的普通个人要想达到日均1.25美元还需要增加的直接收入的概念金额,并不能说明缩小这一差距所需要的援助金额。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说:“我们在减少贫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世界人口还有近五分之一生活在贫困线下,所以还远远不够。引导投资用于减贫需要世行、我们的各国合作伙伴和国际发展界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也意味着那些有幸已经实现小康的人们做出牺牲,让我们直面这一点。”

媒体联系人
Washington
David Theis
电话: (202) 458-8626
dtheis@worldbank.org


新闻稿编号
2013/341/EXT

Api
Api

欢迎